精选84句论语名句赏析解读
论语名句赏析解读
1、谓子夏曰:“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”——《论语·雍也篇第六》
2、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。
3、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《论语》
4、孔子认为,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,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,仍然不改本色,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。(论语名句赏析解读)。
5、(讲解)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,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;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,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。
6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译文: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,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。
7、可见,孝不是空泛的、随意的,必须受礼的规定,依礼而行就是孝。
8、(讲解)温习已知的旧知识,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,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。
9、 让我来教教你吧,你可懂得这个道理?(杨润根《发现论语》)
10、(讲解)花言巧语,装出和善的面孔。这种人,心里不会有多少“仁德”(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)。
11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译文:君子心胸宽广,小人经常忧愁。
12、滕文公上:或劳心,或劳力。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。治于人者食人,治人者食于人──天下之通义也。有恒产者有恒心,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:庠者,养也;校者,教也;序者,射也。夏曰校,殷曰序,周曰庠,学则三代共之,皆所以明人伦也。人伦明于上,小民亲于下。有王者起,必来取法,是为王者师也。《诗》云‘周虽旧邦,其命惟新’,文王之谓也。子力行之,亦以新子之国。——孟子《孟子》(论语名句赏析解读)。
13、 (译文)子夏说:“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。”
14、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--《孟子·离娄下》
15、 本段理解:要向一切人学习,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。虚心学习,以人为鉴,取长补短。
16、(译文)处境越穷困,意志应当越坚定。老年人越是年长,精神应当越壮豪。
17、(译语)评判一个人的时候,要看他说的话,观察他的言行举止,才可全面了解。
18、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(《学而》)
19、(解读)对你所喜欢的人,要知道他的缺点,不可偏袒;对你所厌恶的人,要知道他的优点,不可抹杀。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,不要感情用事,不要因为自己的好、恶而产生偏见。
20、孔子说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d。”——《卫灵公》
21、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”
22、 所以,孔子主张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,做一个正人君子,利己利人,利社会利国家,这个思想在今天也是值得借鉴的。
23、(译文)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比喻做事须谨慎,不能出一点点差错。
24、君子考虑的是德行,小人考虑的是利益;君子心中想的是法,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。
25、子曰:“巧言乱德。小不忍则乱大谋。”《论语》
26、(解读)在这一则语录中,孔子告诉我们如何严谨治学的道理,凡事要实事求是,来不得半点虚假,讲求科学态度。弄虚作假,只能自欺欺人,沽名钓誉,抄袭作弊等都是不应该的。
27、子曰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《论语》
28、子曰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(《阳货》)
29、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,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
30、(解读)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。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。三:多次。
31、(译语)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,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。
32、(解读)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,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,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。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。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,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
33、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!(钱穆《论语新解》)
34、子曰:“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35、(解读)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,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,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。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。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,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
36、译文 孔子说:“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,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。”
37、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(《学而》)
38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39、子曰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40、子曰: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41、子曰: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;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;可与立,未可与权。
42、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译文:主张不同,不能互相商量谋划。
43、(赏析)孔子这里所说的“智者”和“仁者”不是一般人,而是那些有修养的“君子”。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“智”和“仁”,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,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。
44、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。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,并且可互相学习、共同提高。
45、孔子说:“仲由,教给你的理解了吗?懂得就是懂得,不懂就是不懂,这也是聪明啊。”
46、(赏析) 在这一章里,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,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。孔子重视培养“仁”的道德情操,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。从本段里,可以看出,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“仁德”。
47、小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,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,阳奉阴违。
48、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--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49、"仁者如射:射者正己而后发;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——孟子"
50、子曰: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——《学而》
51、子在川上,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!”《子罕》
52、(讲解)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,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!
53、译文:孔子说:“处在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,不发布命令,别人也会依照你的样子做;如果自身不正,即使发号施令,也没有人听从。”
54、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55、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,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?” (评析) 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。
56、 (译文)孔子说:“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,不断学习而不厌烦,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,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?”
57、 (译文)孔子说:“不怕别人不了解我,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
58、承,奉也。受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格,木长貌。——《说文》
59、 子曰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《论语》
60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《论语·宪问》译文: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《的长处好处》,只忧虑自己无能。
61、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62、子曰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无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——《述而》
63、(讲解)自古以来,都免不了一死;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,国家就立不住。
64、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65、解读)多责备自己,而少责备别人。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。严格要求自己,进步就快;宽容别人,就会远离怨恨。躬自:自己。“厚”后省略了一个“责”字。责:责备,要求。
66、 (译文)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立志学习,三十岁立足于社会,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,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,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,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,又不超出规矩”
67、(讲解)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,然后才能成为君子。
68、(赏析)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。孔子认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,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,谨慎小心,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,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。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,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,这是值得借鉴的。
69、译文:孔子说:“君子为人庄重而不与人争执,能团结人而不拉帮结派。”
70、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--《老子·第六十四章》
71、 (译文)孔子说:“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?我需要仁德,那仁德就来了。”
72、君子欲衲于言,而敏于行。译文:君子要少说虚话,多干实事。
73、译文:孔子说:“在真理面前,对老师也不让步。”
74、 (译文)孔子说:“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,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。”
75、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,白天和黑夜都不会停止。
76、 然后(古今词):然 ,后。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。然,这样。后,以后。
77、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,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,而应宽宏大量,宽恕待人。
78、 (译文)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,装模作样,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。”
79、子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;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(《子路》)
80、译文:孔子说:“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,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!”
81、君子可欺之以方,难罔以非其道。——孟子《校人烹鱼》
82、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《论语·泰伯》译文:不在那个职位上,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。
83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